原文連結【中美匯流大未來:若「抑中聯盟」沒有痛擊華為,歐美「食物鏈」極可能豬羊變色】
站上食物鏈頂端,爭取最大利益
拜登總統曾經明示過,他不會允許中國超越美國,依據本書以上的分析,他的話是可信的,美國的抑中目標就是要維持美國的世界獨強地位,不被中國取代。對盟友而言,這個目標在地緣政治方面比抑制中國的經濟發展更有說服力。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被別人超越,就像生物的世界,人類居於食物鏈的最優勢地位,支配所有其他生物,但又不能沒有其他生物,否則無法生存。
歐美國家的經濟活動的附加價值比中國高許多。美國賣高價晶片給中國換取廉價衣服,德國賣名貴汽車給中國換取廉價球鞋,法國賣商用飛機給中國換取廉價個人電腦,這種狀況如果能維持下去,歐美國家就可以保持相對高的生活水準,同時控制中國。
這是美國主要盟友一致抵制華為5G設備的原因。華為5G是中國第一次在對未來世界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技領域領先歐美,如果不壓制華為,歐美國家慣常的「食物鏈」極可能重組,形成豬羊變色的狀況。
5G的高速、寬頻、低延遲性,對未來的影響極大。人們討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很久了,對於「所有的東西都能經由網路連結起來」有極大的憧憬。配合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智慧家庭(家裡的電器與家具都可經由聲控一體控制)、全自動駕駛、精準農業,還有許多現在還想不到的應用都將變為可能。
高通(Qualcomm)估計,要到2035年,5G對經濟的影響潛力才會完全發揮,屆時將激發13兆美元以上的新產品與服務,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5G的資訊傳輸能力對國防及國家安全也有重大影響,5G可大幅加強軍事及國安資訊蒐集後的運用,例如對軍事設備、設施的自動化與後勤、協調統合完成任務,會有深遠的影響。
所以美國以華為受中國政府補貼,而且與政府關係曖昧,可能會為中國政府開後門(backdoors),讓中國能進入或窺伺使用華為設備的組織或國家的各種資訊系統,造成嚴重國安威脅為由,禁止華為設備在美國使用,同時說服盟邦採取類似的行動。
儘管華為強調在科技方面,使用者可以完全避免這種風險,而且西方專家也無法完全證明美國的說法,但美國基本上成功說服了主要盟邦不使用華為5G設備。美國還努力打擊華為整個公司的生存能力,單方面以國安理由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企業販售產品、軟體、設備給華為,造成華為本來重要的獲利來源如手機及筆電等部門基本上已無法營運。
除了華為,其他美國認為有國安威脅的,例如中興通訊、中芯國際,以及在其他領域中領先世界的公司如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等數十家公司,都被美國制裁。這些公司的共同特徵是,它們都開始在世界嶄露頭角,開始對美國產業的領先產生重大威脅,例如大疆創新在未受制裁以前,擁有美國及加拿大三分之二的市占率。
打擊這些中國公司對美國及盟國有直接商業利益,因為它們的企業正受在全世界攻城掠地的中國公司嚴重威脅。若「抑中聯盟」沒有痛擊華為,易利信與諾基亞應該已經岌岌可危,不可能在歐美國家5G市場中大有斬獲。
所以,讓原有的「食物鏈」不受影響,是「抑中聯盟」成員認同的美國策略,只有在已無法挽回或持續打擊中國會影響自己的利益時才會鬆手。例如現在中國裝置在自製的窄體商用客機C919上的引擎,是美法合作的CFM公司開發的。
2020年川普政府一度考慮禁售CFM引擎給中國,但很快便打消了這個主意。主要原因應該是中國極有可能在2030年可以完全以自製的飛機引擎裝置在C919上。如果CFM現在停止提供引擎,雖然會延遲C919完成飛行測試(如此一來C919當然也無法在國內外銷售),但是既然2030年時將無法再卡住C919的脖子(而且就算C919沒有CFM的引擎,也還是有較不合適的俄國引擎可以暫時替代),美法當然應該趁現在盡量銷售引擎給中國使用,獲得短期最大利益。
因此美國與「抑中聯盟」成員的主要利益交集在於從中國獲取最大商業利益,不殺雞取卵,但也不讓中國超前。這個原則正在地緣政治中展開,東北亞與東南亞是中國經貿發展的重要地區,韓國與日本都需要美國的國防保護,因此美國可以輕易左右這兩國的經貿政策。
日本是科技、經貿大國,與美國的利益交集高,所以在地緣政治的立場上可以較大膽地與美國口徑一致。2021年日本官員在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上的發言即與美國亦步亦趨,甚至提及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將會與美國一起協防。2021年7月29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參加由台灣、日本和美國議員首次聯合舉辦的「台日美國會議員戰略論壇」時,於致詞中提及,日本、美國以及很多理念相同的國家,對於在維吾爾自治區、西藏所發生的事感到很痛心,對於香港的現狀懷有很大的憂慮,並堅定認為,在香港發生的事絕對不能在台灣發生。
安倍還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以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他說:
「……個人支持台灣加入TPP。遵守法規,維護國際秩序並強化相關的機能,個人認為TPP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這三十年來,中國的軍事費用已經成長42倍,⋯⋯我們必須超前部署,防範中國從空中、海上、海底不斷進行各種軍事挑釁。……要高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旗幟……。這個構想,聚焦在印太地區,第一,必須維護航行自由及法治體制,讓普世價值能更加普及、落實。第二,透過高品質的基礎建設,提升彼此的連結性,共同追求經濟上的繁榮。第三,包括協助提升海洋法執行能力等在內,為追求和平、穩定共同合作,並結合有志一同且共享普世價值的國家及人民,大家共同攜手前進……。」
安倍認為,只有執法能力足以支撐上述內容,各國應予以支援。
安倍的論調與美國如出一轍,也是「抑中聯盟」的基本立場。公開的講法是南海必須維持自由航行,這點中國並未公開反對過,但背後的動機是亞洲是未來全球經濟成長的重心,歐美國家有太高的經濟利益在此,東南亞不能為中國所控制,否則中國取代歐美的可能性或速度將大幅增加。
所以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的軍艦不遠千里到南海參與美國主導的演習與常態巡航;美國與「抑中聯盟」的官員馬不停蹄地拜訪亞洲國家;美國把軍力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抽調出來,全力應付中國。而歐盟早就在東南亞有極高的經貿利益,歐盟是ASEAN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及美國),而且是ASEAN的最大直接投資者,截至2020年總金額達3,136億歐元。
美國幾乎在所有關鍵科技領域都大幅領先中國,理論上完全有能力在經貿方面打趴中國。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針對以下問題調查了158位美國、中國、歐洲、台灣、日本、韓國高科技公司資深高階主管的意見—2025年時,以下科技領域中,中國公司在哪三項科技領域有機會居全球市占率的前三名?這些科技領域包括:電動車、雲端計算服務、工業物聯網軟體及解決方案、高端自動工業用電腦、量子計算、雲端及人工智慧開放原始碼架構、企業軟體、操作系統、類比及電源半導體、半導體化學、前沿半導體代工、半導體設備、中央處理器及繪圖處理器。
只有前兩項有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中國公司有機會居全球市占率的前三名,而且幾乎沒有高階主管認為中國企業可能在半導體及操作系統領域裡領先。而這個調查尚未包括精密機械(包括機器人)、高端材料科學、生物科技等美國居大幅領先的領域。
所以美國還有很多重手可下,例如不讓微軟繼續服務中國客戶,或者不准任何廠商賣晶片給中國企業,中國的公私立組織的營運將因之癱瘓。中國自己開發的作業系統只有不到1%的市占率,中國的晶片80%靠進口(尤其是高端晶片),套一句運動術語,這是中國迄今被壓著打,幾乎無力還手的原因。
中國只能被動接招,無法主動出擊。美國尚未出此重手的原因除了「抑中聯盟」的商業利益,也因其自身將因此損失慘重。2018年美國啟動貿易戰以來,儘管關稅大幅升高,2021年每月自中國的進口金額仍然與2017 年類似,所以美國無法在短期內對中國下重手。
除了「抑中聯盟」成員不會認同,美國自己也將損傷慘重,此外還必須考慮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信任感。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某些中國企業使用美國科技產品,已經使世界各國產生了極大的疑慮。全世界的供應鏈緊密連結,大家都依賴別人的支持才得以生存,例如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雖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台積電使用的光刻機、晶片設計軟體、晶圓等都由其他國家提供,如果美國也對台積電禁運,台積電將頃刻崩潰。
其實地緣政治已經影響了台積電的商業判斷及營運決策。即使有成本及技術考量,台積電仍「受邀」到美國設廠;歐盟也因擔心將來晶片斷供,要台積電去歐洲設廠;而日本也要台積電去日本設廠及設置共同研發中心。COVID-19疫情造成晶片供應吃緊,加深了這些國家對晶片供給的焦慮感,但是供應鏈會受地緣政治干擾已經被美國制裁中國企業而落實。美國的禁運嚴重擾亂了中國的全球供應鏈角色,也是2021年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之一。
美國也曾對盟國企業實施制裁,但都是特殊案例,且手段不脫課徵關稅、起訴企業主管、限制企業的財務活動等。對敵對國家如以前的蘇聯、俄國、伊朗、北韓、敘利亞、利比亞等國也實施過制裁,通常是因這些國家對美國採取敵對行動,或這些國家嚴重違反人權,或與美國國防與安全有關。當中最受美國眷顧的應該算是俄國了,美國也對銷售與國防及能源產業相關產品到俄國有諸多限制。
但是2018年美國啟動貿易戰時,中國並不是美國的敵對國家。美國一開始的理由是中國採取諸多不公平的經貿行為,接下來說中國是美國的威脅,到了拜登總統開始說中國是對手,但是未曾正式說中國是敵對國家,後來又強調中國的人權問題。以這些理由如此大規模針對沒有對美國採取嚴重敵對行為的中國及其科技企業禁止商業往來,是罕見的做法,對其他國家是很大的警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中美匯流大未來:地緣政治、宏觀經濟、企業經營趨勢》,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周行一